多田骏,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,1906年率关东军入中国东北。
世人知道他,恐多与川岛芳子有关,这对干爹养女有着说不清的男女关系。
实际上,他本身是日本很有争议的人物,也是东京审判中少有的“无罪”、善终之人。
了解他,先从他的罪恶说起。鬼子,毕竟是鬼子。
(多田骏,1882—1948)
1935年,在接替梅津美治郎出任中国驻屯军司令官后,多田骏发表了一本调查报告,名为《日本对华之基础观念》,对中国华北提出3大观点:
彻底驱逐华北所有抗日分子;
华北经济圈独立;
华北五省(河北、山东、山西、察哈尔、绥远)进行军事合作,防止赤化。
三大主张把侵吞中国华北的野心赤裸裸暴露,意图通过经济控制达到实际侵略中国的目的。
(川岛芳子,曾认多田骏为干爹)
了解他,还需要了解他对中日苏3国关系的主要观点:
苏联是日本北方真正的敌人。
对中国战事不宜扩大,以免削弱对苏作战。
通过和谈的方式使中国政府领导人屈服。
多田骏的主张与日本少壮派军官不同,传说他在北京的陆军大学任教官时,他的学生有末精三(后成为日军情报部长)问他:
假如你俘虏了1万名中国抗日士兵,你会如何处理?
多田骏说:收缴了他们的武器,把他们全部释放,让他们自谋生路。
这一问一答,让他在日本军部得了个“仁慈”军官的称号,很快被调回日本国内任职。
(多田骏的部队)
1937年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,他接替今井清一成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的参谋次长,负责对陆军下达军令。
从淞沪会战到攻占南京这段时间,是他压力最大的时候。
南京是中国当时首都,如果攻下南京,在日本军官看来就彻底解决了“事变”。
但是,以多田骏对日军的了解,他们是准备入城后进行报复性杀戮的。他认为这会损害日军在国际上的名声,他坚决拒绝签署这项命令。
同时,他向日本天皇裕仁建议,不能攻占南京,应该向蒋提和谈条件,通过“谈”来代替“打”。
应该说,如果听从了多田的建议,南京大屠杀就不会发生,就不会有那么多血腥惨案。
但是,裕仁同样坚决地拒绝了他的建议,并派人向他做思想工作,逼他签署命令。
(电影中的南京大屠杀)
从11月22日到27日,整整一周,参谋本部的作战部部长,一个名叫下村定的裕仁的心腹,天天作多田的思想工作。
与此同时,下村定秘密给日军下电报,表示“攻打南京的坚决决心”、“继续前进”。
此时的松井石根、柳川平助、中岛今朝吾等各路师团军,暂停在长江三角洲,一个日本对国际社会宣称的进军停止线。
收到这条“机密特急”的电报,各路日军毫不犹豫,立即向南京进发,途中还进行了罪恶的杀人竞赛。
12月27日这天晚上,得知日军已经行动的多田,在上下左右而来的压力之下,终于妥协,并命令“于12月1日攻占南京”。
(南京保卫战中的川军)
从下达命令到各个宫廷机构的盖章,再到命令传到军队驻地,怎么也需要1周的时间,然而令多田吃惊的是,他27日晚上下的决定,28日早上,纸质的军令已经到达了中国。
他后来知道,一切程序在他下令之前,已经被天皇授意早早盖章安排好了。
据其战后回忆,这是他一生最屈辱的时刻。
之后,他因主张谈和而不断遭到日军上下排挤,1940年9月,索性转业回乡。
(南京保卫战示意图)
战后,美国主导成立的远东军事法庭,为报偷袭珍珠港之仇,对东条英机等28个甲级战犯逮捕。
多田骏也在被捕的嫌疑人之列。
不过,他此时已患胃癌。
1948年12月,在东京审判绞死东条英机等人的6天前,多田病死巢鸭监狱。
东京审判给他的最终判决结果是两个字:无罪。
多田骏的经历告诉人们:日本最大的敌人,是日本人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