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
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,“我很忙”几乎成了时代的代名词。
似乎,大家都很忙。
可是,到底在忙些什么呢?
我不知道,反正我在忙着写字。
自从坚持每天码字、更新公众号之后,我就觉得自己特别忙。
要知道,我需要绞尽脑汁写出一些或有趣、或有用、或是有关的文章来打动读者,顺带着感动自己,这得多难啊!
我该写什么主题呢?
框架是怎样的呢?
需要加入什么素材呢?
怎么安排读者会更喜欢呢?
这些问题时常困扰着我自己,于是每天早上起来之后,我就一边洗漱一边思考,写点什么好呢?
之后坐在电脑前,掏出手机。找找灵感吧,于是就开始刷微信、逛网页,反正我是在找灵感嘛,不要紧的。就在我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,已经中午了。
午后,零零散散地敲打着键盘。卡壳的时候就想,要不去外面散散步,舒缓一下心情,然后回来接着写如何?反正我是为了写出更好的东西嘛,不要紧的。这步一散就散到了晚上。
吃罢晚饭,哎呦!今天的文章还没写完呢!咦?这一部分好像写得不太好,让我找找有没有更好的类比素材,搜一下好了。反正我是为了读者看得更舒服嘛,不要紧的。
晚上十一点整,天哪!文章还没写完!于是,噼里啪啦@#@¥%@¥
十二点钟,写完了文章的我心满意足地入睡了。
真是忙碌而充实的一天!
2.
所幸,这样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,很快我就发现了问题并找到了解决的方法。
Deadline—截止时间
我在设定时限写作的时候,效率就会变得出奇的高。可是一旦没有时限,则原本40分钟能写完的文章可能磨磨唧唧一天也写不完。
问题解决之后,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趣儿的事,值得深思。
思考过后我发现,在没有时限的时候,我做所有事情时都有着同一个想法:
我是在写作啊。
恰恰是这个想法,让我陷入了困境。
为什么这么说?
因为通过对比,我发现如果自己处在纯粹浪费时间的情况,内心会非常焦虑,迫使我停下这些无用功。但是当我认为自己是在为了写作而做同样事情的时候,这种焦虑感不仅消失了,还一副心安理得的样子。
举个栗子:
a.如果我从早上起来就开始刷美剧,一整天下来我自己会有很明显的感觉——我今天荒废了。整个人会觉得特别不舒服,并且内心中升起一股负罪感。我怎么可以这样虚度光阴呢?
b.我确实刷了一天美剧,也逛了一天的网页,一整天下来什么都没做。但只要我知道自己在写作,哪怕是偶尔敲几个字,内心也会十分坦然。因为我确实是坐在电脑前,确实是在打着字,我应该就是在写作没错。
如果我心里真有一个叫勤奋的小人和一个叫懒惰的小人,那么应该就是这样的:
在a情况发生的时候勤奋小人十分警惕,不断地提醒我不该这样做。
在b情况发生的时候他肯定被懒惰小人迷惑,丧失了警惕。懒惰小人可能会说:“嘘!他在写作呢!”
其实,我在虚度光阴,但我丝毫没有察觉。
原来虚度光阴最可怕的方式不是浪费时间,而是你以为你在做正事,实际上却在浪费时间假装做正事。
3.
作家张天翼先生曾塑造了一位华威先生,他是一个表面热心抗日救亡,暗地里干着破坏抗日救亡勾当的反动官僚。
他的一生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:
匆匆忙忙。
天天忙着开会、天天忙着讲话、天天忙着吃饭,一个接着一个像吃了炫迈一样根本停不下来。
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:
“我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的制度。我还希望一天不止二十四小时。抗战工作实在太多了。”
显然,华威先生不过是在做给人看而已,营造一种他看起来很忙的假象。
可是生活中不也有大量的“华威先生”吗?
很多自以为很努力,很忙的人,每天的生活大概是这样的吧:
吃完早点,洗洗手,收拾一下桌子,整理一下书籍,倒一杯水,查看并回复一下邮件,接几个电话,逛几个网页,刷几条微博,结果要下班了才发现该做的还没做完,于是加班加点,熬到大半夜。
最后吐槽一句:我太“忙”了,根本没有时间休息。
没时间是世界上最无力的借口,因为所有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。
鲁迅先生说:
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,只要愿意挤,总还是有的
之所以会抱怨没时间,不过是因为被琐事浪费了时间。
忙,心字加个亡。
经常把“忙”挂在嘴边的人都是没有用心生活的人。
真正的有心人总能用心安排好自己的时间、生活以及工作。
有人假装学习、有人假装工作、有人假装勤奋、有人假装努力,不过是欺骗自己,让心里好受点儿的自我催眠罢了。
4.
每天都在虚度,没有用心,看起来再“忙”也没用。
看似忙忙碌碌,实则庸庸碌碌。
明明什么都没做,却还能心安理得地说出“我很忙”、“我没时间”。
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,就像无法唤醒一个假装忙碌的人。
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在表演着忙碌,或许是迷恋表演的感觉,也可能只是为了给失败找一个借口。
我不想说真正的努力是什么,只是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有一段专心致志做某一件事的时光。
相信我,体验过后,你会爱上这种感觉。
时间可以所向披靡,让你看到每天的进步,聚沙成塔,将所有的不可能都化为可能。
你可以忙,但要时刻保持警惕,知道该怎样去忙,不盲目,不欺骗,不白忙。
要知道,所有假惺惺的“忙”,都是耍流氓!